凝聚本地所有华乐力量 新加坡华乐总会成立

04 Feb 2014

集老中青、本土与新移民华乐音乐家,新加坡华乐总会正式成立,致力推动本地华乐发展,凝造有新加坡特色的华乐景观。

酝酿四个多月,新加坡华乐总会(Singapore Chinese Music Federation)去年12月27日正式获得注册局批文,由本地华乐乐坛资深音乐家、文化奖得主郑朝吉博士担任会长,新加坡华乐团总经理何伟山为副会长,新加坡华乐团主席李国基则为赞助人。

郑朝吉说,去年8月在新加坡华乐团组织的“全民共乐”会议后,何伟山、李国基等人提议他以华乐协会的名义共同推动全民共乐,但他查了查协会的状态,这个1998年成立的协会竟然已经被除名,却也因此让他们有了更远大的想法,希望成立总会,汇集本地所有华乐团体及华乐爱好者的力量,推动本地华乐发展。

“如此一来总会便取代了华乐协会,要完成更大的使命。”

为了让总会更具代表性,他们邀请了各器乐协会的会长、历届华乐乐坛中荣获青年艺术奖的本地音乐家、活跃于本地乐坛的演奏家和作曲家加入。理事包括华乐乐坛前辈杨秀伟、笛子协会会长詹永明、二胡学会会长王方亮、新加坡华乐团驻团指挥郭勇德、青年艺术奖得主蔡友国、鼟乐团音乐总监杨纪伟、年轻作曲家林亿等人。

所有人都像早有期待

何伟山说,邀请理事的过程非常顺利,所有人都像早有期待,一通电话,二话不说答应义务尽力,令他十分感动。

除了职业的新加坡华乐团和鼎艺团外,现在本地各级学府、各联络所、业余团体,还有许多新兴的室内乐团,大约有200多个,这数目还不包括戏曲团体。

郭勇德说,总会现在正准备积极招募会员,希望各乐团成员都能参与,此外,只要对华乐有兴趣有热忱者,无论票友或观众都欢迎加入,且不征收会费。

杨纪伟说,总会将成为一个新平台,凝聚大小团体力量,比如一些新成立具备艺术潜力的小团体往往缺乏资源,要办音乐会和活动都很困难,总会这时就能提供支援。各会员团体之间的观众也有机会由总会牵线接触到新的团体,拓展各团的观众群。

此外,何伟山目前也正着手为总会申请非营利慈善艺术团体的注册,以便日后能申请政府的文化捐献配对基金,获得政府一元对一元的拨款。“不过这个申请程序可能要费时两三年。”

有规模有组织性的总会,也能够成为各团体的门面,接洽赞助商,分配资源。

致力于华乐的学术研究

总会也根据本地华乐发展需求分设学术/教育研究处、会务发展处及外事发展处。

郑朝吉认为本地华乐发展虽蓬勃,但在学术研究方面一直没有建树,希望可以借此深入钻研,他说:“演奏技艺到了一定程度,就需要理论的深度才能更进一步,因此学术研究势在必行。”

新加坡华乐团二胡副首席林傅强也是理事之一,他说:“本地不是没有人在做研究工作,但一直以来都是单打独斗。希望借着总会的成立,把所有人都拉进来。而现在的理事班子虽然能力有限,但就像拓荒者,起带头作用。”

此外,本地华乐研究目前也很缺乏文献,总会能集中资源,方便研究者工作。

代表本地面对世界

郭勇德也认为,现在新加坡华乐发展已经到了成熟阶段,总会的成立很及时,希望能够发挥更长远的影响。总会也能够代表本地,与区域性的团体交流,面向世界。

其实“华乐”是东南亚的称呼,香港称“中乐”,台湾称“国乐”,中国大陆则称“民乐”,多少隐含地域及国家政治因素,近年来“华乐”的称谓日渐被国际采纳,他们认为,新加坡的地理位置及其政治上的中立因素,相对于中港台具备更多优势,足以成为区域性的中枢。

总会预计来临三月举行成立典礼,郑朝吉表示,总会计划主办音乐节,收集本地作曲家的华乐创作,为本地作品提供平台,这也是总会希望达成的“新加坡特色”的目标。

新闻来源:《联合早报》2014年2月4日